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1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17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5篇
  1953年   12篇
  1952年   5篇
  1950年   5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8 毫秒
991.
992.
993.
994.
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林线是郁闭森林与高山植被之间的分布界限,作为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对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理想监测器.高山林线研究从最初的形态描述到林线成因假说都是为了寻找高山林线形成的原因.迄今出现的高山林线成因假说都能够在局地尺度解释高山林线成因,但仍然缺乏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温度是林线分布的限制因子,低温限制了林线树种的生存及生长,但是低温影响了哪一个生化过程仍不明确,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特别是对低温对高山林线植物光合特性、养分特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林线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具多氯联苯降解特性绦柳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移除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歌  才满  杜克久 《生态学杂志》2016,(4):1038-1046
从室外生长的绦柳和绦柳组培苗中共分离纯化出12株不同的内生菌。通过利用Aroclor 1242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筛选出生长良好的菌株CGL-1。经菌落形态学、细胞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CGL-1为肠杆菌属。通过改变菌株的移除条件(接菌量、p H、盐含量)可知,菌株CGL-1最适移除Aroclor 1242接菌量为10%,p H为7。在此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GC-ECD)检测菌株CGL-1对Aroclor 1242的移除效果,发现菌株CGL-1对Aroclor 1242中的每个组分都有明显的移除作用,7 d总移除率为43.2%。  相似文献   
996.
镉毒害下植物氧化胁迫发生及其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活性氧(ROS)过量积累引起的氧化胁迫,是Cd毒害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围绕Cd胁迫引起的ROS积累及清除过程,重点阐述介导上述过程的一些信号调控物质包括一氧化氮(NO)、钙(Ca)、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变化及其在缓解Cd诱导的氧化胁迫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植物抗Cd胁迫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施肥和保水剂(CK)、单施尿素(U)、单施保水剂(S)、保水剂-尿素混施(SUM)和保水剂-尿素凝胶(SUG)处理对侧柏裸根苗细根的形态特征、吸收面积、氮代谢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SUG处理显著增加细根的生物量、长度、比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并明显扩大细根的总吸收面积和根尖吸收面积;SUG处理比根长分别较CK、U、S和SUM处理显著增加34.7%、37.9%、41.1%和12.4%,细根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分别较U处理提高41.2%、76.6%、30.7%和125.8%,而GS/GDH(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下降.SUG处理显著促进侧柏裸根苗地径、株高的生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且氮素利用率达到40.7%,分别比U和SUM处理显著提高118.8%和44.5%.保水剂-尿素凝胶通过改善侧柏裸根苗细根的形态特征、提高吸收面积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生长,并增强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广西北部杉木主产区4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研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种林龄杉木植被与土壤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345.59 t·hm-2)>成熟林(331.14 t·hm-2)>近熟林(299.11 t·hm-2)>幼龄林(187.60 t·hm-2)>中龄林(182.81 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34.80~134.55 t·hm-2,占总碳储量的18.6%~38.9%,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1.26~2.07 t·hm-2,占总碳储量的0.4%~1.1%;土壤层为149.24~206.02 t·hm-2,占总碳储量的61.9%~80.0%.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33.51~133.7 t·hm-2)最大,占92.8%~98.9%.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以树干(20.98~95.68 t·hm-2)最大,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2.6%~72.6%,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枝、叶碳储量分别占4.8%~11.0%和11.1%~14.2%,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在过熟林阶段有所上升;根的碳储量占11.3%~12.3%,波动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9.
生殖隔离是物种分化与延续的基础,地黄属植物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仍不清楚。通过实地观测地黄属5个物种(天目地黄、湖北地黄、裂叶地黄、地黄和茄叶地黄)自然种群的花部形态、开花动态、花蜜体积、花蜜的糖浓度及其日变化、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指标,结合人工授粉套袋,对地黄属植物的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地黄属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单花花期5~7 d,种群花期40~60 d;5种地黄在花序类型、花形态、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茄叶地黄的花粉完全败育。(2)5种地黄属植物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地黄与茄叶地黄存在强烈营养繁殖。(3)5种地黄属植物的花朵基部有蜜腺可以产生糖浓度较高的花蜜,这也支持传粉者的存在,但除地黄确定为蜜蜂传粉外,其它地黄植物在野外并未观测到有效的传粉者,可能与地黄的散生特性、生境相互隔离以及传粉观测期气象条件恶劣有关。研究认为,5种地黄属植物较长的花期能有效弥补传粉者访问频率低的不足;除遗传屏障外,推测地黄属5个物种花展示方式的差异可能吸引不同的传粉者,加之地理、生态因素的作用导致了5种地黄属植物繁育系统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7对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地区13个西伯利亚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分化程度,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2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12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9和0.84;物种水平上Shannons信息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25和0.73。(2)群体水平上的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s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6.95、4.48、1.60、0.76和0.56;其中科左后旗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克什克腾旗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3)基于F统计量分析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2,基因流(Nm)为1.8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92%),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8%。(4)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遗传距离为0.04~0.67,遗传相似度为0.33~0.83;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遗传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Structure)均将供试13个群体划分为4组。Mantel检测显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相关关系(r=0.453,P0.01)。研究表明,内蒙古西伯利亚杏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性与其群体的大小、悠久的演化历史以及自身生物学特性相关;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源于自然地理隔离以及近期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片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